24小时咨询热线400-622-0002

“揭榜召贤”!澄江市发布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推介

来源:大发官网www下载    发布时间:2024-12-04 09:22:53

产品简介

  1.项目内容:项目计划总投资2400万元,建设集住宿、餐饮、宴会等为一体的综合体建筑,总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

  2.土地使用方式:属于凤麓街道澄波社区集体经济一组集有建设用地,已签署协议,不涉及新增用地需求。

  3.项目选址:位于澄江市东浦路中段四季农庄,项目规划用地11098.31平方米(16.65亩)。

  1.地理位置优越。项目背靠昆明绕城高速,距澄江东出口仅2公里,距昆明南高铁站20公里、长水机场50公里,交通便利。

  2生态环境优美。区域视野开阔、推窗见绿,周边为农田耕地,新鲜果蔬供应充足。

  3.基础设施齐备。四季农庄已规划建成露营地、星空酒吧、游泳馆等功能区,开发“莲藕挖掘”“水稻种植”等20余门科普研学课程,2022年获得“云南省大中小学校外劳动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称号,与原有业态相结合,能形成集特色餐饮、宴会承接、研学旅游、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4.客流资源充足。四季农庄23年批量接待游客30余万人,实现旅游营收1400万元,在石林、版纳、丽江等省内外拥有强大旅游资源。

  5.项目预计每年吸引游客5万人次,实现盈利收入增加400万元,带动周边住宿、农贸、手工等行业的发展。预计提供岗位25个,优先吸纳当地群众,每个岗位给群众带来至少4万元左右的年收入。

  1.项目内容:项目计划总投资2355万元,对老城区具有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的李府片区进行整体建设。

  2.土地使用方式:不涉及新增用地需求,属于城镇开发边界内,规划建设用地性质符合项目实施要求。

  3.项目选址:位于澄江市凤麓街道李府街,项目规划用地4860平方米(7.2亩)。

  1.对名人故居、历史建筑、特色老店保护与开发并重,注重文明传承,保留文化根脉。

  2.通过旧楼翻新、重塑街区活力,逐步推动城市更新、改善市容市貌、优化商业环境。

  4.项目建成可满足澄江市民文商旅多元的消费需求,成为澄江会客厅、城市新名片。

  3.该项目位于中心城区,区位优势较好,紧邻凤麓幼儿园和揽秀园商圈,人流量密集。

  1.项目内容:项目前期预计总投资725万元,建盖1栋、3层农文旅展示体验中心,总建筑面积984.23平方米。新建室外场地(铺装、绿化、生态停车位),改造机耕道,新建环村道路。前期已投入乡村振兴财政资金250万元,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及评审、施工招标,完成地勘、基础施工,下步将进行农文旅展示体验中心一层主体施工。后期利用周边200亩土地打造一个持续改造、优化、实验中的自然美愈非遗基地,在非遗创新传承中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集体经济与群众“双增收”。

  1.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项目引流,带动周边村庄约10余家住宿、餐饮业等发展,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2.土地流转后,全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种植,项目实施后辐射带动生态农业发展,有利于打造农耕研学、课外劳动实践基地,同时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

  2.完善荷藕观赏体验区、农耕文化研学区建设,进行室外农业种植及配套设施建设,打造“非遗+农耕研学+体验+文旅”的田园综合体,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建成后成为集体固定资产,引入揭榜对象负责项目日常运营、管理和维护。

  1.项目内容:项目总投资估算2050万元,目前已到位乡村振兴资金395万元,完成方案编制、建设场地工程地质勘查、项目建设招投标,完成1座3200平方米钢结构大棚建设、场地平整,下步整合其他项目资金1155万元完成主体及基本设施建设。项目主要由生产大棚、配套用房、室外附属工程、土方工程、电力工程、设备购买工程组成,回收粉碎农田农作物秸秆、水生植物等。后期引入公司可以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完善更新设备。

  1.抚仙湖流域是滇中“三湖五山一市”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项目聚焦抚仙湖湖区农业种植现状及农业废弃物对湖区的影响,通过资源化利用的方式消纳流域范围内田间蓝莓废枝、烤烟秸秆,产出具有营养价值的有机肥料,反哺当地蓝莓及其他农作物,打造当地特色循环经济,解决田间堆存、焚烧带来的环境风险。

  2.农业种植秸秆资源化利用,能带动种植业的发展,就业辐射面大。可充分满足烤烟地需要,发展该产业势在必行,必将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竣工验收后由左所社区下属澄江市源茂农业有限公司进行统一管理维护,引入揭榜对象提供烤烟、蓝莓、香根草,以及荷藕等作物的修枝、秸秆、尾菜有效的资源化利用技术,提升农业固体废弃物管理和综合利用,开展市场运营管理。

  1.项目内容:项目预计总投资3000万元,依托中关二组老村传统自然风貌,将34座空置老房子设计改造成特色民宿,与乡村建设的新材料、新技术企业合作,引入乡村文化经营业态。

  目前计划投资1000万元,设计改造2座老房子作为试点,建设配套旅游设施,后期进行剩余房子改造,打造成民族文化特色民宿,发展乡村旅游。

  1.项目主要原材料钢材、水泥、石料等本市均有生产销售,其他原材料价格低,交通便利;项目地劳动力资源充足,可由当地供应;当地交通运输便利,水、电资源丰富,价格按市县相应标准执行。

  2.中关二组的社会文化源远流长,中关二组也叫中秀关,是很早前进入澄江的三关(彩云关、中秀关、永平关)要地之一,烟堆垭口旧地至今尚在。面对梁王山和背靠美女山的民间传说等文化元素对于促进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2.精品民宿运营团队,有高端民宿运营经验者优先。主要负责民宿的全流程运营,推动民宿业务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与现有农文旅产业实现互促发展。项目建设资金由政府和企业自筹、银行贷款,项目建成后由揭榜对象运营管理,按照比例支付租金给村民。

  3.项目资金需求:精品民宿运营管理及新媒体营销等有关技术、资金支持1000万元。

  1.项目内容:整合乡村振兴等项目资金180万元,已完成菌子园、梁王宴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及绿化、硬化等相关附属设施建设,建筑面积300m²(红砖、青瓦建盖一层老式四合院房屋)。依托梁王山森林资源、484亩干巴菌采摘、2000亩金银花采摘及现有菌子园等建筑,引入企业投资进行配套景区建设,打造集家庭亲子休闲、周末短程自驾休闲度假、户外爱好者轻度探险、儿童与青少年自然研学教育、森林康体养生体验、生态乡村采摘等旅游服务产品为一体的近郊休闲度假胜地、乡村生态游乐花园。

  2.土地使用方式:梁王宴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土地性质是建设用地,使用方式为租赁。菌子园片区土地性质是林地,金银花片区土地性质是耕地。

  1.项目依托梁王社区近郊的区位,生态湿地、碧波水体、绵延森林、淳朴乡风、宜居村落等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丰富,立足周末休闲度假、户外探险、自然研学、乡村休闲、森林康养,发展前途广阔。

  2.项目地劳动力丰富,可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农业种植带动群众创业致富。

  2.揭榜对象租赁梁王宴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办公,或开展餐饮服务,延伸打造梁王宴周边基础设施、景区建设。项目由揭榜对象经营管理,承租土地+按股分红反哺村民。

  1.项目内容:新建年产1000吨玉米种子加工生产线、厂房、仓库及办公设施,占地1200m²,包括果穗烘干塔、种子烘干塔、办公室、检验室、锅炉房等。新建储量为1500吨恒温库,占地面积1355.05m²,包括土建工程、设备购置及配套附属建筑等,如冷库、加工车间等。

  1.区位优势:周围有澄呈高速、绕城高速,紧邻澄江市主要道路中山大道,交通便利,利于运输。

  2.生态效益:推动农业产业体系优化调整,带动玉米制种产业、蓝莓产业基地发展,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抚仙湖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

  3.经济效益: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产品附加值,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年均玉米种子烘干可达1000吨,冷库贮藏能力可达3500万吨,经测算年销售率在90.0%以上。

  2.采用“村办公司+市场主体”运营模式,以土地入股形式强化合作,招贤与玉米种子生产和销售、果蔬种植和销售相关的企业。

  1.项目内容: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打造商业市集、房车营地、文创街区、露营基地、篮球公园、亲子采摘园、观景咖啡吧等生态旅游商业综合体,在原有民房加设亮光工程,打造抚仙湖畔的“洪崖洞”。

  3.项目选址:右所镇矣旧社区代村,村庄临环湖路,面朝抚仙湖、背靠寒武纪小镇,位于缓冲区。

  1.区位优势:随着澄江旅游市场不断回暖,项目毗邻的寒武纪小镇、化石博物馆在旺季单月接待游客突破20万人次,人流聚集,交通便利。

  2.生态效益:改善环湖棚改拆除地块环境,提高土地使用价值;实施污水收集工程,全域截污治污;实施园林绿化工程,提升生态功能,提升人居环境。

  3.经济效益:促进辖区经济稳步的增长,带动群众经营的民宿、餐馆增收,提供约200余个就业岗位。

  2.采用“村办公司+市场主体”运营模式,以土地入股形式强化合作,招贤有管理运营经验,了解乡村旅情,有市场拓展能力的公司,能推进乡村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1.项目内容:拟建设小西城商贸中心,占地2.5亩,计划建四层,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采用现代建筑风格,融合滇中民居文化元素,建设成为集购物、餐饮、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商贸综合体。

  3.项目选址:位于澄江市右所镇小西社区振兴路延长线东侧,金色仙湖对面,小西城新农村口。

  1.区位优势:项目位于澄江市区西南角,与市区毗连,距离凤山公园、文庙约10分钟路程,有较高的人流量,周边拥有完善的道路网络和公交站点,顾客能够便捷地前来购物。

  2.市场优势:目前澄江市尚无多功能于一体的商贸中心,近年来到澄旅游人数不断增多,项目建成后商业设施丰富,生活配套完善,休闲娱乐设施齐全,能够很好的满足本地人和外来游客一站式的购物需求。

  3.社会效益优势:项目建成后能够充分带动周边商业发展,提升辖区经济活力,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来源,提高生活水平,增强群众幸福感,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2.采用“村办公司+市场主体”运营模式,以土地入股形式强化合作,市场主体负责建设和运营商贸中心。

  1.项目内容:计划在原750地块建筑基础上,采取改造(新建)方式,建成抚仙湖高原水域救援中心、七五〇文创公园、滇韵金砂陶艺为一体的综合产业创意园区,同时拓展山岳(绳索)、潜水、露营等户外活动。

  1.盘活现有闲置资源,由下坝社区村办公司与招贤的社会投资管理企业一同运营管理,打造集休闲、娱乐、文化艺术、研学培训为一体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2.社区、小组集体经济组织以资产入股、人力资源入股等投资方式与招贤企业组织合作经营、共享收益。通过门票、培训费用、文创周边产品、研学等途径获取收益。

  2.有一定的厂房改造经验,具备高原水域救援培训/创意园区项目策划/陶艺制作展示及文创周边产品设计研发能力资质。

  3.项目资金需求:抚仙湖高原水域救援中心项目1.27亿元,产业创意园区项目500万,滇韵金砂陶艺项目200万。

  1.项目内容:计划在抚仙湖南岸打造集生态观光、山地运动、民俗文化体验、田园景观体验游、稻田音乐节、禅修养生等全时四季旅游服务产品体系。

  2.土地使用方式:利用已流转土地,整合集体闲置资源资产,由村委会/社区牵头,从农户现有土地中租用。社区、小组集体经济组织以资产入股、人力资源入股等投资方式与招贤企业组织合作经营、共享收益。

  3.项目选址:位于路居镇下坝社区,用地50亩;路居镇红石岩村黑山脚小组,用地39亩。

  1.以良好的自然生态基底为最大优势,以本地文化为最大特色,通过农业的现代化升级,产业链延伸,推动一三产业的联动与融合,发展高端农业、乡村文化旅游与田园社区配套等产业,实现民间传统文化的回归,乡村的复兴与再造。

  2.距离镇政府所在地1.4公里,国土面积30平方公里,海拔1753米,交通便利、通达性好。使用土地均已流转,周边有星空小镇、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优美,资源禀赋良好。

  3.常住、流动人口体量大,市场潜力较大,后期打造网红打卡点吸引客流能很快形成规模效应。

  2.有一定厂房改造经验,黑山脚小组设施用房提升改造设计;有农文旅项目策划管理运营经验优先。

  3.项目资金需求:下坝农文旅项目400万,黑山脚小组农文旅项目600万。

  1.项目内容:依托小集镇区位优势,拟在中坝社区实施旅居公寓改造提升项目,改造内容有:水电工程、内部装饰装修,购买家具家电等,建成后对外出租运营。

  2.土地使用方式:村庄建设用地(属中坝社区集体土地),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以资产入股与招贤企业组织合作经营、共享收益。

  3.项目选址:中坝社区甸心路与大铁线交叉口(佳佳乐超市旁)900㎡、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1.中坝社区位于路居镇中部,是镇政府所在地,是城郊融合类村庄。距离高速路下口连接线较近,具备比较好的旅游区位条件。辖区内有市级文化保护单位——光坟头山古文化遗址等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具有一定人文旅游价值,林地资源优越,具备开展生态人文旅游等发展潜力。

  2.现目前中坝社区小集镇有酒店民宿13家,房间仅有99间,2024年夏季旅游人数近万人,流动人口800人、短期居住人口近300人,现有宾馆酒店难以满足旅居需求。

  3.项目建成后可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便利,为游客提供便捷住宿服务,完善中坝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后的集贸市场服务于整个路居镇及周边村庄,带动村民创业就业,增加就业岗位。

  1.项目内容:项目计划投资100万,开展相关厂房修缮、设备购置与安装、生产运行,目前厂房已具备,粉碎机已购置,计划将厂房进一步改造,增设秸秆燃料化设备。

  2.土地使用方式:本项目为运营管理服务,不涉及新增用地需求,在现有下坝粉碎厂内即可开展运营管理工作。

  1.通达性好,收集运输成本低,项目地周边为湖滨缓冲区,土地平整交通便利,能便捷收集烟杆、秸秆和林下剩余物。

  4.项目具备良好营收收益的同时,有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2.投资建设秸秆燃料化基料加工基地,提供秸秆燃料化加工技术,开展市场运营管理。

  1.项目内容:项目计划新建三层房屋,共计15间客房,配备厨房、客厅、健身房、露台、院落等公共活动空间。“青年养老院”主打的是氛围。虽然名字里带有“养老院”的字眼,但“青年养老院”并非传统意义上为人提供居住和照护服务的机构,而是专为年轻人设立的一种休闲放松场所。

  2.土地使用方式:村庄建设用地(属上坝村委会集体土地),村委会集体经济组织以资产入股与招贤企业组织合作经营、共享收益。

  1.地理区位优势显著。上坝位于澄江南端,东临华宁磨豆山脉,南接江川老尖山脉,西与星云湖隔箭牌山相望,北部滨临抚仙湖,形成“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山水结构,土壤肥沃,物产丰富,被称为“银瓶浇水”、“金钱吊葫芦”的风水宝地。东北至路居镇政府4.2公里,北至澄江市人民政府50公里;距离玉溪站46公里、昆明南站83公里(1小时内均能到达两个高铁站);江华公路、甸海公路、甸雄公路在村西南交汇,环湖西线公交在上坝河上村设站点。

  2.历史文化渊源深厚。早在元谋人时代,上坝就有人类生活的遗迹。老虎山泥盆纪化石,大平地贝丘遗址、甘棠箐早更新世纪出土的人类相关木制工具、用火遗迹以及塔台发现的“汉画石碑”、青铜器等丰富多彩的考古发现,构成辉煌的文化积淀,孕育了灿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其中甘棠箐遗址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15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除了宜居的生活环境,旅居人在此可走进元谋时代,感受村庄独特历史背景和文化气息。

  3.沿湖暂无同类定位民宿。青年养老院当下属于新兴事物,在全国范围内尚未大规模涌现,通过微信、小红书、抖音等APP检索发现,抚仙湖旁暂无以“青年养老院”为定位的民宿产业。将乡村振兴项目与青年养老院的思路相结合,利用闲置资源进行因地制宜改造,打造乡村振兴新的产业。

  2.具有民宿康养设计规划、运营管理经验能力的第三方与上坝村集体公司合作运营。项目预计收入50万/年。

  3.项目资金需求:项目预计投入资金约500万元,其中村集体计划投入50万元。

  1.项目内容:本项目拟计划投资金额约1000万元。项目主要是扩大高端民宿集群效应,项目区共有主房子6栋,附属建筑21间,面积约2400平方米,利用背靠青山、面朝湖泊的优势,通过改造民房和附属建筑,保留滇中民居土墙、大瓦房的特色,采用贴近自然的家装设计风格打造出安逸自然、简单舒适的高端民宿。

  1.良好的区位优势:矣渡村临湖而居,临近抚仙湖,距离昆明长水机场86公里,昆明主城92公里,客源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2.丰富的人文资源:村庄具有“原乡、原貌、原民”的三原特征,整村呈阶梯状分布,拥有丰富的水文化、渔文化、古村落文化,矣渡小组上半村大多数房屋是土基民房,原风原貌保留的比较完整,地域特点显著;村内百年古树较多,保护较好,观赏价值高,旁边的环境优美。

  3.成型的产业体系:矣渡村位于抚仙湖东岸,周边有樱花谷沙滩公园、小湾村特色民宿集群、希尔顿酒店及矣渡村帆船基地等,已形成较好的旅游环境布局。

  4.良好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辖区民宿以“山海间的诗意生活”为主题,入选玉溪100家小店。

  2.民房通过租赁方式将房屋装修改造,打造各类民宿、餐厅、书吧、咖啡屋等经营主体。合作模式采用“村党总支+村办公司+社会投资主体+村民”的模式,多方统筹推进项目、整体营销推广。

  3.项目资金需求:约1000万元,主要负责民宿的打造和全流程运营,推动民宿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实现产业融合“乘数效应”。

  1.项目内容:立足海口社区上红坡小组背山面湖片区,盘活迁村并点老村庄地块,以生态、自然为导向,塑造返璞归真的自然状态,打造集旅居、康养、农耕体验、生态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农文旅体验综合体。

  1.生态环境优美。村内生态资源丰富,远眺抚仙湖,物种多样,负氧离子含量高。

  2.区位优势显著。项目所在村位于抚仙湖东岸中段,距离海口集镇约15分钟车程,可精准承接游客旅居、康养、农耕文化体验,澄华高速海口连接线直连环湖东路,交通便捷。

  3.土地保障。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海口社区上红坡小组迁村并点旧址,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齐全,原村老房风貌保存完整,土地为集体所有。

  2.依托乡村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村集体以土地和房屋投资入股,市场主体统一梳理打造村内资源资产,采用“村党总支+村办公司+社会投资主体”的合作模式,高效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和运营。

  3.项目资金需求:6000万元,用于20幢村庄原始房屋及周边设施规划设计、改造提升。

  1.项目内容:在国家级传统村落松元石门小组打造民族手工制作体验、文创产品营销售卖、节日狂欢、美食品尝、文化研学、采摘体验等为一体的民族文旅项目。

  1.民族文化丰富。石门村属于彝族村落,每到节庆时有围火起舞、火龙映天、狂欢达旦的“火把节”;祈求世道太平、生活富足、六畜平安、五谷丰登的“太平花灯”(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用树叶和彩画披起来、威武雄壮而又美观大方的“草狮子舞”;还有种类非常之多、异彩纷呈的彝族刺绣、彝族舞蹈和彝族山歌。

  2.保存传统风貌。石门村传统民居保存较为完好,村内有古井、古碑、古树、石板道路,环境清幽,历史气息浓厚。

  3.土地资源丰富。全村耕地、林地资源丰富,核桃、板栗、柑橘等高原特色农产品品质好。

  2.公共部分以村集体投资入股,9栋土坯民居通过租赁方式将房屋提升改造,打造民宿传习体验馆、特色民居、民族文化餐厅等经营主体。采用“村党总支+村办公司+社会投资主体+村民”的合作模式,把该项目市场化、专业化运营,将村内民俗、文化、生态资源进行整合激活。

  1.项目内容:依托海口社区土地流转后1406亩闲置地块探索发展蓝莓、油菜、向日葵、金丝黄菊等具有经济价值与观赏价值的农作物观光、设施农业(种植品种受正负面清单管控),就地块地形及林业资源开展森林野战、森林氧吧氧浴、森林探险、丛林穿越、爬山、定向越野、卡丁车等体育休闲项目,打造农文旅体综合体,丰富抚仙湖沿岸乡村旅游业态。

  2.土地使用方式:项目总用地共计1406亩,其中灌木林地35.23亩、旱地747.49亩、其他草地52.83亩、其他林地11亩、林地221.78亩、建设用地337.69亩。

  1.地理区位优势:位于抚仙湖保护核心区内,背山面湖、视野开阔,紧靠环湖东路交通便利。

  2.文旅资源丰富:临近仙湖湾景区、s湾、太阳山、欢乐大世界、悬崖咖啡等众多抚仙湖热门景点和“网红”打卡点,周边有徒步、骑行、滑翔伞、帆船、潜水、攀岩等运动资源丰富,自带引流效应。

  4.项目发展具备前景:计划在该片区试点打造乡村振兴“一村一品”示范基地,补齐抚仙湖游布局短板,打造农、文、旅、体综合体。

  2.与澄江市景行服务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镇办公司)合作,参与项目规划设计、统筹管理、建设实施、后期运营等。

  3.项目资金需求:1500万元,用于承租流转地块并发展观光农业、设施农业(地栽)及后续运营管理。

  1.项目内容:计划投资一千万,利用温水河老村温泉水(日供400方,矿物质丰富),在闲置九村小学(距水源千米,占地2800平米)建厂,加工为桶装、瓶装及管道用水。投资水源点引流管网建设资金需求不大。涉及到建设内容主要是建水源、建管网、改厂房、购设备、设计包装、聘员工。利用现有条件,低成本高效推进,打造特色饮用水品牌。

  2.土地使用方式:建厂用地土地性质为建设用地。水源点属于温水河小组集体所有,以租赁方式使用。

  1.资源优势:出水量大(日供400方),且矿物质含量丰富,水质独特,在饮用水建设方面有较好的竞争力。

  2.建设优势:项目厂房打算利用闲置的九村小学进行改建,极大的降低了投资成本。

  3.市场前景:水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市场需求旺盛。且毗邻东溪哨、蛟龙潭工业园区,周边即有较好的销路。

  4.经济效益:此项目建成后,每年收益预计在300万左右,同时能带动附近的当地居民就业,预计提供岗位40-80个,每个岗位至少为村民带来5万元年收入,可以轻松又有效的促进群众增收。

  5.区位优势:该项目周边有浙商产业园区及东盟物流港两大产业园区,项目建成后可以依托村办公司与两大产业园区内企业达成合作,为其提供饮用水或工业用水。

  1.项目内容:本项目拟出资金额约为人民币500万元,占地面积约700亩。这里生活着约300户人家,共计700余人。利用空余土地和独特的地理优势,打造一个集采摘、垂钓、观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能够很好的满足不同游客需求的生态沃柑园。园内以沃柑种植为主,同时还拥有20余亩草莓、15余亩枇杷,更有可供垂钓的鱼塘以及配套的停车场等设施。

  1.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七江村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为各类水果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天气特征情况。本地土地肥沃,富含多种矿物质和有机质,清澈的溪流和优质的地下水资源,为果园的灌溉提供了保障,确保水果在生长过程中能获得充足且优质的营养供应。

  2.优质的水果质量:沃柑作为主打产品,其果实饱满多汁,果皮光滑亮丽,果肉细嫩化渣,口感甜酸适度,深受消费者喜爱。20余亩的草莓园,种植了多个优质品种。草莓果形端正,色泽鲜艳,香气浓郁。15余亩的枇杷园,枇杷果实硕大,果肉厚实,汁多味甜,是春季水果市场上的佳品。

  3.创新多元的经营模式:除了水果种植和销售,园区内的鱼塘为垂钓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的好去处。鱼塘水质清澈,鱼类品种丰富,游客可以在此享受悠闲的垂钓时光。停车场的配备极大地方便了游客的出行,解决了停车难题,提升了游客的整体体验。

  2.村集体以土地投资入股,采用合作经营,共同分红的经营模式;吸纳农业技术专家(2名)、市场营销专员(3名)、旅游开发策划师(1名)、园区管理人员(2名)、服务人员(10名)等专业人才。

  1.项目内容:“农业+休闲采摘”项目致力于打造一个集旅游、亲子互动、体验农耕文化等于一体的休闲度假形式。龙潭村将聚焦有机蔬菜产品,加大科技支农力度,调整和优化龙潭村经济结构,创建农业生产示范基地。项目预计投资300万元,建设有机蔬菜生产基地100亩。项目建成后,计划规划30余亩土地用于中小学教研基地,20余亩土地用于私人承包,村办公司代管的经营模式,剩余50亩采用私人+团队的方式收取入园采摘费用。

  1.区位优势。龙潭村地处九村镇东面,距九村镇政府1公里,距澄江市市区8公里。整村国土面积约28.7平方公里,海拔2034米,年平均气温19℃,适合种植烤烟、蔬菜、经济果木林及畜牧业发展。龙潭村创办了瑞云工贸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涉及蔬菜配送、绿化、服务外包等业务。目前,已形成一条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

  2.生态效益。通过该项目的实施,生产垃圾集中处理,改善场地面貌,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3.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将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每年将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2000余人。

  4.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50亩特色蔬菜栽培大棚将为游客提供冬季时令蔬菜采摘,预计每年客流量达1万余人次,体验式种植达30亩,实现旅游及体验式种植收益约50万元。

  2.采用“村办公司+市场主体”运营模式,招贤有管理运营经验的专业团队共同合作,全力打造特色采摘园,使一三产业交汇融合,推动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

  3.项目资金需求:300万元,用于特色蔬菜栽培大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采购、种苗采购、人员培训和市场推广运营等。

  1.项目内容:项目预计投资2000万元,涉及土地达2000亩。打造融合菌子种植与乡村旅游,集生态体验、文化科普、休闲度假、健康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通过搭建露营区、登山路线、采摘体验园、特色餐厅、主题民宿、养生馆,设置农产品销售区和文创区,面向不一样游客推出多样化活动,对外经营,助力乡村振兴。

  1.区域位置优越:项目所在村,交通畅达便利,客源市场广阔,能吸引城市人群,满足其对乡村休闲和自然探索的需求。

  2.自然资源独特:项目所在村山林资源丰富,气候温润,空气清新,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未受污染的土壤为菌子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也为游客提供了近距离体验原生态之美的契机。

  3.菌子文化丰富:项目所在村菌子采摘历史悠远长久,菌子文化丰富,坚守传统野生菌子采摘方式的同时,引入现代科学种植方法,开展羊肚菌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突破特定季节的限制,同时有效整合周边旅游资源,为项目带来了独特的优势和吸引力。

  4.教育科普价值深厚:游客可参与农事体验,通过菌子种植、采摘等活动学习相关知识,感受劳动的乐趣,增进对农业的了解和尊重,具有极高教育意义,同时满足亲子、学生、团队等不一样的层次游客需求。

  2.采用“村党总支+村办公司+社会投资主体+村民”模式,招贤有管理运营经验、菌类种植培养经验的的专业团队共同合作,共同经营管理东山村“菌趣乡村度假园”。

  3.项目资金需求:20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采购、人员培训和市场推广运营。


上一篇:果渣烘干机

下一篇:郑州大力新能源技能有限公司

客户案例
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大发官网www下载

豫ICP备12007845号-10

营业执照 | 网站地图